企业新闻
qyxw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新闻 - 企业新闻
企业新闻
“蛟龙”潜底架通途 实干谱写新华章——院大连湾海底隧道项目部助力项目施工建设侧记
2023-05-10

5月1日,我国北方首条跨海沉管隧道——大连湾海底隧道和光明路延伸工程正式通车。

院大连湾海底隧道项目部在工程施工中全过程参与双隧道建设,为破解施工难题提供技术保障,为确保施工安全保驾护航,为项目顺利通车拼尽全力。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项目部全体人员经历了诸多令人难怀的时刻……回头望向来时路,一个个数据,一页页报告,一次次论证,一项项创新,建设者们不忘初心、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精准出击,把所有的心血和汗水,化作建设者对“天堑变通途”的热切渴望,铸就了一部奋斗的华章。

2019年6月,大连湾海底隧道项目部成立,项目部深入贯彻院在东北地区的战略布局,锚定“扎根大连,服务东北振兴”的目标,发挥自身优势,为大连湾海底隧道提供创新性、开拓性、综合性的技术服务。

2019年项目成立之初,即投入干坞子项工程基坑监测工作。干坞基坑监测横跨干坞施工期、使用期,涉及监测项目之多,监测周期之长,是我院近年来难度最高的基坑监测项目。此后的工作中,项目人员顺利完成现场巡视、桩(坡)顶沉降/水平位移观测、桩身水平位移监测、地下水位监测、周边建筑物变形监测、桩身内力监测、土压力监测、孔隙水监测等诸多工作,充分展现我院在监测检测方面的能力及实力。

2020年4月22日,大连湾海底隧道北岸基坑主体围堰建设完成,基坑内部排水,项目部第一个海隧主体部分监测正式启动。海隧北岸防护结构监测涉及基坑内部主体施工安全,对监测要求高、时效性强,需时刻监测防护结构沉降、位移、倾斜的变化,非常考验监测人员的专业性及敏锐性,我院监测人员顶得住压力,扛得住仪器,坚守监测一线,抗风迎雨,顺利地完成工作任务。

2020年4月29日干坞第一次灌水作业,我院负责干坞使用期安全监测。此次安全监测,是对干坞重复利用的一次全面检验。西坞灌水初期,西边坡南侧面层缝出现增大趋势,坡顶位移及沉降均出现较大位移,我院对基坑持续36小时不间断监测,各监测项有序汇报,确保灌水工作安全有序进行。

2020年5月29日,光明延伸工程北洞口基坑开始破土动工,光明路隧道掘进首发段基坑正式启动。开挖初期,项目部克服现场无水、无电、无施工材料等诸多困难,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将测点建立起来。于此同时,项目部在对北洞口基坑监测过程中,完成了对放坡硬岩质基坑的初次监测探索,在场地未成形前进行了基准点布设,随场地开挖逐步进行坡顶、周边地表及地下水位测点进行布设并测量。

2020年6月30日,隧道北洞口导向墙浇筑完成,标志着光明路隧道开挖正式开始,也是我院地质超前预报的开端。光明路隧道采用铣挖方式开挖,隧道掌子面附近地面通常是泥水并构,隧道顶部测线常常需要借助铣挖机及挖机配合作业,我项目部地质探测人员一不畏高、二不怕苦,始终保持着一种昂扬奋进的精神,顺利完成一次又一次的地质超前预报。

2020年12月9日,首节沉管与北岸暗埋段实现精准对接,标志着我国寒冷地区首条海底沉管隧道实现零的突破。沉管安装过程中,我院项目部负责管节钢封门及管节间受力及位移监测工作,通过院自主研发的“沉管隧道监控管理系统”实时提供首尾两端从测点的监测数据,实时分析了沉管封门的安全状况,为沉管安装的顺利完成保驾护航。

2022年9月9日,大连湾海底隧道完成国内首例“顶推节段法”最终接头安装工作,与E18管节精准对接。我院针对沉管对接新工艺,进行严密的方案设计,经过现场技术人员培训,在E18及南岸暗埋段对接段两侧钢封门布设变形及应变传感器,顶推钢支撑及反力撑的布设内力、应变及转动传感器,在顶推过程中,实时汇报应力及变形监测结果,为顶进阶段提供实时的监测结果,为施工过程提供安全可靠的数据支撑。

2022年9月27日,由我院项目部承担地质超前预报及健康监测系统集成工作的光明路隧道双线贯通。针对“大断面、小净距、浅覆盖、高强度”的特点和硬岩铣挖效率低、成本高等诸多难题,我院技术团队配合施工单位进行多种工艺的测试,及时预测隧道前方软弱地质、孤石、裂隙水等不了地质条件。在光明路隧道健康监测系统集成过程中,针对工程设计及施工环境等特点,布设了基于布拉格技术的光纤光栅传感设备,通过施工过程中的相互协调及严格的安装质量控制,实现了预埋传感器成活率100%。

从2019年6月至2023年5月,历时46个月的奋战,在“五一”这个属于劳动者的节日里,大连湾海底隧道正式通车了,一航人再次书写了沉管隧道建设领域新的“中国速度”和“中国效率”,在这值得纪念的日子里,我院项目部全体干部员工拍摄了一张“全家福”以此定格幸福时刻,留住脸上的喜悦与心中的自豪!